SDYU UED提醒您:检测到您在用IE老版本浏览器或360兼容模式访问,为帮助您获得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chrome,搜狗,IE11等浏览器或更换至360极速模式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潘科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环境与健康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发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06-28        点击数:

近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潘科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环境与健康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International(影响因子:7.943, 中科院JCR一区TOP)上发表题为“Mechanismsof algal biomass input enhanced microbial Hg methylation in lake sediments”研究论文。

受人为活动影响,我国部分湖泊同时受到富营养化和汞污染的双重威胁;富营养化湖泊堆积的藻逐渐腐解,向湖泊沉积物输送大量藻源有机质。向我国10个典型湖泊(青海湖、滇池、呼伦湖、泸沽湖、太湖、洱海、鄱阳湖、巢湖、百花湖和阿哈湖)沉积物中加入藻腐解产生的藻源有机质,研究发现,藻源有机质输入能显著增加沉积物中甲基汞的含量(增加范围为54–514%,平均增加了207%)。研究揭示其驱动汞甲基化的内在机制:(1)藻腐解产生的小分子藻源有机质可为甲基化微生物提供碳源,促进了甲基化微生物的生长(甲基化微生物基因hgcA拷贝数增加了2~ 5倍)。(2)随着藻腐解的进行,藻本身附着微生物的再释放也是沉积物中甲基化微生物hgcA基因丰度的重要来源(占沉积物中总hgcA丰度的2-21%)。(3)同步辐射(XANES)显示,藻源有机质输入并未对汞形态以及生物可利用性产生影响。这些研究结果指示我们应重点关注富营养化湖泊系统,特别是藻华后期藻腐过程带来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风险的变化。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雷沛博士(国际环境研究中心IIES联合培养博士后),深圳大学潘科研究员与南京大学钟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深圳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博士后期间,雷沛博士已在Environmental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Science of TotalEnvironment等环境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

 

研究成果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19.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