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YU UED提醒您:检测到您在用IE老版本浏览器或360兼容模式访问,为帮助您获得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chrome,搜狗,IE11等浏览器或更换至360极速模式
郑家荣教授课题组在食品领域顶级期刊《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上发表重要综述
发布时间:2021-11-01        点击数:

近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郑家荣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食品安全和营养顶级期刊《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影响因子12.811,中科院一区)发表论文题为“刺激响应型智能载体递送食品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响应机制,未来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Advances in smart delivery of food bioactive compounds using stimuli-responsive carriers: Responsive mechanism, contemporary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https://doi.org/10.1111/1541-4337.12851)。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Mohammad Rezaul Islam Shishir博士后为第一作者,郑家荣教授为通讯作者。


食物中许多活性成分来源于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然而这些活性成分的化学性质并不稳定,生物利用率较低。多酚是食品中的重要的活性成分,其分子结构中的多元羟基使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然而,多酚溶解性差,在机体内的生物利用率较低,因此降低了其应用价值。在过去的十余年中,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智能递送载体系统保护和递送食品中多酚类物质。在这些递送载体系统中,刺激响应型载体既可以提高载体稳定性,也可以提高递送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在特定的单一或多种刺激信号下(氧化刺激、酶刺激、酸刺激、温度刺激、光刺激),这种载体材料的形态结构会发生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从而使活性成分精确而完整地递送到靶向位点,实现可控释放,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混合配方(无机-有机复合物)和多重刺激响应性配方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研究潜力。


因此,本综述系统地讨论了食品中的几种代表性的多酚类物质(槲皮素、姜黄素、白藜芦醇)通过刺激响应型载体进行智能传递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功能性、潜在的触发释放机制、保健或治疗潜力进行了梳理。此外,本文也着重讨论了此项技术的局限性,当下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与未来的研究方向。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优化现有配方的加工参数,开发新的配方,以提高其在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价值。


今后,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体内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数据来证实智能传递系统的应用效果。国内外有关部门也理应制订出具体的指南和标准协议,以评估这项技术的安全性。


图1.A: 不同类型的刺激响应载体系统的示意图;B: 刺激响应载体系统及与传统载体在释放活性物质方面的优势对比


上述工作得到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2019ZT08H476)、孔雀团队(KQTD20180412181334790)、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2019B020212001) 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6YFD0400204)的资助。